苗族赶秋节,是湘西苗族人民欢庆丰收和青年男女社交的重要传统节日。该节日主要起源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周边省市地区,尤其在湘西州花垣县广泛流传,并在凤凰县、吉首市、保靖县、古丈县、泸溪县以及贵州省松桃县、重庆市秀山县、湖北省来凤县等苗族地区均有流传。
赶秋节的历史渊源s可追溯至秦汉时期,其中“八人秋”是苗族赶秋的遗制。节日的起源有多种传说,其中一种说法是纪念远古时期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,他们通过赶秋活动找到了彼此并结为夫妻,从此苗族人便在每年立秋时节举办赶秋活动以纪念他们。另一种说法是苗族先民在战胜妖魔后,把妖魔的皮骨用于制作乐器,庆祝胜利和丰收,从而形成了赶秋节的习俗。
赶秋节的活动内容丰富,包括迎秋、祭秋、赶秋三项议程,具体活动有迎宾拦门、打八人秋、打苗鼓、苗族绝技、苗山歌、玩龙、舞狮、上刀梯、边边场等。其中,“打八人秋”是赶秋节中特别吸引青年男女的活动,八人秋千是苗族传统的体育器械,架下站着两位老人——秋公和秋婆,象征着苗族的祖先和丰收的象征。
苗族赶秋文化内涵丰富,展现了苗族的宗教文化和民俗传统文化艺术,具有多样性、综合性、完整性、大众性等艺术特点。它不仅具有弘扬民族文化、振奋民族精神、彰显地方民族特色、凸现民族灵魂等重要价值,也是增进民族团结、进步与交流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、民族经济发展繁荣的主要载体。
2006年,赶秋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2016年,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,赶秋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。
生成海报